婴儿皮肤的角质层很薄嫩,皮肤屏障从结构到功能都尚未完全成熟,皮肤脂类分泌较少,皮肤水分多而保留水分的能力较低,皮肤会容易干燥,所以宝宝经常会有皮肤发红、出疹、水疱等皮肤问题。
很多新手爸妈会因为皮肤发红有疹就会当成湿疹处理,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小疙瘩痘都是湿疹,一定要学会分辨,对症下药。
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常见的宝宝疹吧!
一、新生儿痤疮
新生儿头部脓包病也是指新生儿痤疮,一般出现于宝宝出生后2~3周,很像湿疹所以常被误认为是湿疹处理。
主要症状表现为
1.新生儿痤疮男宝宝发病率高于女宝宝,临床表现为炎症性红斑、丘疹或脓包。主要位于面颊部,分散于面部,能延伸至头皮,偶见于胸前、后背。
2.皮损主要为表浅炎性丘疹、脓疱最常见,粉刺次之。
3.病程数周至数月不等,具有自限性。
引起原因有:
1.可能与母体或者内源性的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有关。
2.新生儿肾上腺极活跃,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活性增高,皮脂的内分泌在前几个月内升高,第六个月左右恢复到基础水平。
3.马拉色氏霉菌:当这种菌类在新生儿皮肤表面定植后,会刺激皮肤并导致炎症产生。
如何治疗?
1.多数情况下是轻微的且有时效性,无需治疗,保持皮肤的清洁和保湿即可。
2.新生儿痤疮没有痒感,一般宝宝不会去抓挠,爸妈宝妈们也注意不要去挤压或者抓挠。
新生儿痤疮很容易被误诊为湿疹。尽管这种症状随着时间就会自行消退,但是数周数月不等,对于每天都悉心护理宝贝的宝爸宝妈们来说,很容易有焦虑,所以要多加分辨,不要急着去涂湿疹药膏。
二、湿疹
湿疹是最常见的婴儿皮肤问题,在医学上,湿疹又叫做特应性皮炎,出现湿疹的主要原因是皮肤屏障受损或者过敏。
根据表现,湿疹又可以分为渗出型和干燥型。
渗出型:主要是宝宝身上出现不同程度哦哦红斑,渗出液干燥后会形成黄色厚薄不一的结痂物。宝宝往往伴随着腹泻和淋巴结肿大等现象。
干燥型:主要是宝宝身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淡红色暗斑。皮肤表面干燥,无明显渗出液体,皮肤表面附有灰白色糠状鳞屑。
湿疹如何护理?
渗出型:瘙痒、破溃、渗出等表现,常以减少渗出及防止感染为主要治疗目的。
1.皮肤渗出多或者皮肤明显红肿,有破溃时,应该采用湿敷,常用比如宝宝专用生理盐水。
2.有继发感染情况时可使用抗生素制剂,如莫匹罗星软膏等。
湿性皮损虽然也可以通过湿敷来抑制,但是过度的湿敷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因此当湿疹的渗出被控制后应及时停止湿敷,并且使用润肤乳霜等来保持皮肤脂质。
干燥型:干燥皮肤,皮肤瘙痒、持续、泛发的糠状鳞屑等是主要症状。因其皮肤角质屏障功能受损,应用“保湿”的方式达到干燥型湿疹的治疗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这里要注意的是,因为保湿是湿疹的重要治疗手段,因此保湿剂等应多次涂抹来达到保湿效果。
多次:大部分的保湿乳霜等有效的持续时间都比较短,因此每天多次使用更能有保湿作用。
大量:理想状态下,每次使用都可酌情多量。
药物:如瘙痒剧烈而影响宝宝正常作息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嘱使用药物。
三、脂溢性皮炎
又称脂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生在头、面、胸背或会阴部等皮脂溢出部位,主要表现为红斑性皮疹,表面附着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但可反复发作。
病程:一般发生于出生后3~4周,可在一段时间后消失,大多数亚洲人在3个月内痊愈。
婴儿脂溢性皮炎病因:有可能母体雄激素可通过胎盘转移至胎儿,因此新生儿出生后皮脂腺活动明显,婴儿皮脂溢出,形成“摇篮帽”,这并不代表家长未护理到位,以后随来自母体的雄激素逐渐消失而使皮脂溢出减少,新生儿可恢复正常。
四、过敏性湿疹
过敏性湿疹通过病发时间可分为:
1.急性湿疹
起病较急,发病较快,病灶部位呈现成片的红斑或者脓疱,或者是密集的小丘疹,会有渗液出现,严重者可出现糜烂。
2.亚急性湿疹
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呈暗红、轻度浸润,有少量的丘疹和水疱,临床特征是有点状糜烂,经久不愈转为。
3.慢性湿疹
皮肤会出现粗糙干燥、苔藓样变和浸润肥厚等症状,皮损范围比较局限,有明显的瘙痒感。常伴有糜烂或者结痂等症状。
过敏性湿疹主要的治疗目的是寻找过敏原并且有效的控制和缓解疾病的发展,采取良好的预防方法避免反复发作。在日常生活中远离避免已知的过敏原以及其他的可疑病因和诱导因素。
患有湿疹要避免抓挠,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