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广东的气温可谓是“过山车”般急速升降。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穿着很多衣服的时候,经常电量十足。气温上升的那几天,就少有静电蜇人的惊叫。
其实这是静电在捣蛋。接下来就讲讲静电的故事。
静电分为两类:体外污染源静电和生理源静电。
有没有想到中医的发病机理?邪气(外在条件)、正气(内在因素)。生理的静电就像一个人的体质,很难改变。为人熟知的、可以改变的是外源静电。
静电: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产生的一种不流动的电荷。(静止的电流,就像大坝,静可关闸蓄洪,动则开闸泄洪,引发巨大的能量变化)
讲到这里,大家不难明白静电蜇人的机理。
①是蓄电。主要是不导电的化纤类质地的衣物、环境物品(地毯、坐垫等)。
②是导电。冬季空气相对湿度<40%→→体外污染源静电堆积→→超过生理静电一定程度→→伏:蜇人感;伏:瞬间电击感。
虽然电压高,但是电流小,因此不会产生类似“触电”的危险。
基于以上认识,避免静电产生也可以从2方面入手。
①减少静电蓄积。穿纯棉的衣物。
纯棉
VS
化纤
②阻断电流传导途径。增加湿度。
皮肤:保湿。随身携带喷雾瓶,装点纯露或清水,随时随地补水。有条件的做好润肤保湿。
图片来源:汉草韵
环境:加湿器。可放置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固定场所。
拍摄者:咸鱼
③放电。比如先抓紧钥匙、接触金属车框、放电再下车……我没有劳斯莱斯钥匙,故不再赘述。
当然,空气中的灰尘颗粒携带静电后,更容易吸引到人的面部皮肤上,其中的过敏原如粉尘、点击蓝字了解螨虫等,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炎症反应,因此有面部痤疮或皮炎的小伙伴,要定时、及时做好清洁工作。
另外,小朋友的皮肤娇嫩,皮肤屏障功能不足,并且对静电的惊吓承受能力差,亦需要做好生活护理。
最大的收获:活着
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